Ubuntu 好用 PPA (Personal Package Archives) 蒐集整理

PPA基本上就是一些官方沒收錄或是遠比官方還新的套件來源
但不用開發者自己架apt server而是丟在Launchpad,而且很容易新增/移除repository

用法:
sudo add-apt-repository ppa:PPA_NAME
(或是搭配add-apt-ppa使用)

筆記一些實用的ppa…有空慢慢補

apt-fast:
ppa:apt-fast/stable
PS: 這個repository作者沒有更新到ubuntu 14.04的deb package, 可以手動抓其他版本的來用, 因為只是很簡單的script, 並無相依性問題
或是可以參考另外一個ppa:saiarcot895/myppa (https://launchpad.net/~saiarcot895/+archive/ubuntu/myppa)

notepadqq:
ppa:notepadqq-team/notepadqq

google-drive-ocamlfuse:
ppa:alessandro-strada/ppa

nginx:
ppa:nginx/development (mainline)
ppa:nginx/stable

git:
ppa:git-core/ppa

qupziila:
ppa:nowrep/qupzilla

freerdp:
ppa:9v-shaun-42/freerdp-git

ppa:ikuya-fruitsbasket/freerdp

JDownloader:
ppa:jd-team/jdownloader

Wine:
ppa:ubuntu-wine/ppa

Transmission:
ppa:transmissionbt/ppa

Fish shell
ppa:fish-shell/release-2

在 Ubuntu GNU/Linux 或其他基於Ubuntu的GNU/Linux 發行版上使用 Google Drive

Google Drive 雲端硬碟的離線版本除了 Windows、MAC,也支援 iOS 及 Android,但卻沒有提供 GNU/Linux 的客戶端程式,之前在 Linux 上使用 Google drive 都是透過瀏覽器來進行操作,檔案數量一多就很沒效率,而且缺乏跟本地資料夾自動同步的機制,趁著今天把 Macbook Pro 上的 Windows 8 (實在太難用了,受不了XD) 重灌成 Linux Mint 17 “Qiana” Cinnamon,順便來看一下有沒有可用的解決方案

google-drive-download

找了一下 PPA 發現一個叫做 Grive tools 的套件可以在 Ubuntu 上提供Google Drive的client,並且有自動同步的功能,貌似這就是我要找的東西了!

官網上有一篇 Ubuntu Google Drive Client with Grive and Grive Tools 在做介紹以及使用說明,安裝方式就如其他PPA一樣:
閱讀全文

搬新家來測試 DNS 速度之 … 終於證實用 Google DNS 上網會變快…

先說本篇標題不適用於所有情行,且帶有嘲諷口吻,實測結果並非專門實驗網路環境、且按照不同時間伺服器負載會有不同結果,如果家中有 IP 分享器 、無線 AP,通常都會有內建的 DNS,建議可以設定裝置優先使用,至於向外查詢的事情就交給他們內建的 DNS 來作就好。

前兩次搬家的時候做過一次測試(用Google的Public DNS上網會變快?Google的DNS真的比較快嗎?之常用DNS測試),這次搬新家再來小測一下~

新家網路是那種二房東、三房東的弱弱 ISP (只承包最末端的管理),上游接的是中華電信,而這家小房東 ISP 上班時間很短、客服也不是 24H,所以晚上搬進去,等到早上才找到人請他們開通網路,慘! 為了方便比較跟上次測試的結果,這次同樣拿 DNS Benchmark 的圖來看,不測還好 … 一測暈倒啊 …

dnsBenchmark20140624

168.95.1.1 & 168.95.192.1 是 ISP 透過 DHCP 發的 DNS,直接用上游的 Hinet DNS
一個數百人共用網路的地方居沒有用個 Local DNS 來省頻寬,我以為應該要有的!

192.168.10.10 是我自己的IP分享器,刷 DD-WRT,效能還不錯
192.168.210.1 是 ISP 的 local DNS,原來不是沒有,只是沒有透過 DHCP 發出來,是我自己去挖出來的資訊
8.8.8.8 & 8.8.4.4 應該就不用解釋了,Google的 public DNS
139.175.55.244 & 139.175.252.16這兩組比較特別,是 Seednet 的 DNS,也是為什麼要發文紀錄這次測試的主因…

搞什麼鬼啦 XD 在中華的線路上跑去用人家 Seednet DNS 跟 Google Public DNS 都比用 Hinet 的 DNS 還來的快 … 還不是差一點點而已,之前測好像都沒這樣、可能剛好中華電信在塞車吧? 不過二房東、三房東的 ISP 預設也不發 local DNS,我現在突然懂了為什麼一堆網路說法表示 “用Google DNS上網會變快” 了… 好諷刺啊 …

Unix (Linux / BSD) command line底下的text web browser

很久沒用command line底下的browser,今天剛好因為要抓某個網域裡面才抓的到的檔案,而人又在外面,突然忘了跳板的帳號密碼,心血來潮就用了在網域內的機器開文字介面瀏覽器來幫忙抓,抓到以後再用其他管道丟出來 …
順便查了一下有哪些選擇可以用,看起來常見的應該是這幾款:

目前只用過lynx跟w3m這兩款,w3m在Debian跟Ubuntu上看起來是已經內建,使用上也很簡單,lynx比較討厭,上中文網站要先去改編碼設定,而且要手動安裝才會有,不知道以前為什麼都跑去用lynx,後來發現w3m用起來比較省事,現在都改用w3m了,w3m預設連結的顏色看起來眼睛有點痛,改天來寫個設定檔換個舒服的顏色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