設定 git 的 http proxy

之所以要用這個設定的來由是 … 用習慣自己架設的 git server 會覺得 GitHub 的速度很慢,尤其是要 clone 一個大專案下來的時候就是要等,但是在美國的虛擬主機跑起來速度卻是挺快的,主要應該是網路路由問題(網路環境連某些國家慢、某些很快)

剛好有在某主機上面跑 http proxy 服務,所以就查了一下 git 要怎麼設定 proxy server 來”繞路”,其實還滿簡單的

只要在想要吃這個設定的專案下面跑一行設定:

git config http.proxy http://myusername:[email protected]:port

沒有使用者認證的話就把小老鼠(@)前面的那一串拿掉就好了:

git config http.proxy http://proxy.server:port

如果你的所有專案都是在 GitHub 上的話可以乾脆設為使用者的全域設定:

git config --global http.proxy http://proxy.server:port

收工搞定!速度真的差超多~

所以現在都習慣 clone Github 上專案拉下來的時候都走 https 過 proxy,如果有 fork 要 push commit 的話再自己去把 push url 改走 ssh 協定~

Debian / Ubuntu 系列 GNU/Linux 服務開機自動啟動調整

有些服務不是apt-get安裝完之後就完了,像是apache2開機的時候會自己帶起來,但vsftp就不會

利用update-rc.dinsserv可以來做調整,加入需要開機自動啟動的程式、反之移除沒需要的

其實就是幫你把init.d底下的script link進rc*.d底下去~ (* = runlevel) 就會跟著系統啟動一起執行這些程式~

Debian 6.0以前用update-rc.d、6.0開始用insserv(舊的看起來還是會動就是了),而Ubuntu則是用update-rc.d

最常用的應該就…

設啟動
insserv servicename

update-rc.d servicename defaults

從預設啟動裡面移除
insserv -r servicename

update-rc.d servicename remove

runlevel什麼的就先不管它了 暫時沒需求 :P

Reference:
LSBInitScripts/DependencyBasedBoot – Debian Wiki
The Debian GNU/Linux FAQ – Customizing your installation of Debian GNU/Linux
Update-rc.d – LQWiki
Ubuntu Manpage: update-rc.d – install and remove System-V style init script links

PS:
Redhat系列的好像是chkconfig servicename on這樣?

internationalization (i18n) / localization (l10n) 線上翻譯協作平台

目前看到幾個平台可以用來協助處理多國語言/語系在地化的協作平台
目前用過的只有Transifex,找機會比較一下差異、看看哪套比較好用…

先列一些比較’通用’的平台…
Get Localization

Crowdin

Transifex

Google Translator Toolkit

POEditor

Zanata (目前沒https的樣子)

Weblate(雖然有https,但ssl憑證應該是自己簽的XD)

也列一些給app用的:
Localeaoo (for rails apps)

AndroGlot(for android apps,雖然有https,但ssl憑證應該是自己簽的XD,網站目前還在beta)

LOKALIGO(for android & iOS apps,目前沒https的樣子,網站目前還在beta)

更新從 GitHub 上 fork 出來的 repository (或是同步兩個不同 server 端的 repository)

從 GitHub 上面 fork 出來的 repository,整個狀態會停留在當初 fork 的時候,後面的同步要靠自己動手,當然你也可以把 fork 出來的 repository 整個砍掉重新 fork,這邊要講的是手動同步、而不用砍掉重練的方法,有兩個不同的 git server 要做同步的動作也是這樣做,有些專案會同時丟在自己的 git server 跟 GitHub 上,就會需要用到

大致講一下流程 … 操作必須是在自己 local 端做 (希望以後 GitHub 可以推出按一個鈕就幫我去同步到最新XD),做法是把 fork 出來的 repository 在本地更新後、再把 repository 給 push 出去!會需要用到 git 的 branch, remote, pull, push 觀念。

接下來的操作環境是你已經把你 fork 出來的 repository 給 clone 到自己的電腦上了, clone 好之後請切換到對應的資料夾底下,然後就可以開始使用 git 做操作了。

第一次操作時我們要加入一個遠端的 remote 當作更新來源,如果要比較是否有加入成功的話可以在操作前後先看狀態:

$ git remote -v

預設應該只會有 origin 這個 remote:

origin https://github.com/user/repo.git (fetch)
origin https://github.com/user/repo.git (push)

我們用下面這個命令來加入遠端的 repository,在這邊的情境也就是比較新的、上游的 repository upstream 是 remote name、可以自己取名,不要重複就好,但後面我都用會 upstream 做示範,而後面那串網址是 repository 位置:

$ git remote add upstream https://github.com/otheruser/repo.git

如果再看一次現有的remote端應該會發現多了兩組 upstream (fetch & push):

$ git remote -v
 origin https://github.com/user/repo.git (fetch)
 origin https://github.com/user/repo.git (push)
 upstream https://github.com/otheruser/repo.git (fetch)
 upstream https://github.com/otheruser/repo.git (push)

有了遠端的來源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做更新了

假如我要做更新的的 branch 是 master 的話就先切到 master branch:

$ git checkout master

接著把 upstream 的 master 更新給拉進來

$ git pull upstream master

如果你的 master branch 有自己的 commit, 也可以用 rebase 來避免不必要的 merge 操作:

$ git pull --rebase upstream master

如果沒有發生衝突的話這樣應該就完成了本地的更新,再把更新後的 branch push 出去就行了:

$ git push origin master

這時再回去看看你的 repository 頁面,應該會發現已經同步到最新的狀態了!

Reference:
https://help.github.com/articles/syncing-a-fork